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8 同行 (第3/5页)
人心会记住一些rou眼看不见的东西。比如一段路上的风的方向,比如一个人握伞时不动声色的力道。比如,她说“你靠外”时,那个几乎可以忽略的微小停顿。 “宋小姐?”司机再次回身,“家里还是先去静安的那边?” “回家。”她重复一遍,更像是在对自己的生活重复。那生活由一些可被测量的东西组成:楼层、车位、门禁、灯的色温,和夜里可能会延迟到十点半才响起的钥匙声。她并不抱怨,她只是把这些值精确地填在格子里——她一向擅长把不确定性变成可以被记录的事物。 车驶上高架,风更直,雾被切成一层一层,远处的天像被磨砂过。她忽然想到大学时做过的一个实验:在恒温室里测量材料在不同湿度下的形变。那条曲线干净地攀升,又平稳地回落,最终贴近一条她几乎可以背出来的函数。机械工程的世界是诚实的,参数即命运。她在那个世界里得到过安宁——直到她选择走出恒温室,把自己交给一个更复杂的冬天。 她会想起在美国实验室的冬天,机械臂的冷金属和程序语言漂亮的逻辑。她会记起,是为了谁,她把人生的轨迹捏了一个弧,回到申城,在 Song Group 的门口别上 Vivian Song 的名牌。她会告诉自己:这不是牺牲,这是选择。但选择的另一端,有时会在冷风里轻轻发痛。 车下高架,穿进一段被梧桐树枝条切割的路。枝杈光秃秃,像伸出去的手指。路灯被枝尖划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光。她在这些碎光里看见自己在玻璃上残留的一道指痕,像一条根本不重要的线,却引人一再看向它。 到家时,门前台阶被雾打湿了,一脚踩上去发出轻微的脆响。室内的暖气把冷气拆散成更细的微粒,迅速隐形。她脱下围巾,挂到架子上,听见冰箱里压缩机启动的声音。家里没有人的时候,机械会显得有点像活物。 她洗了手,把杯子里注上温水,站在窗前喝了一口。窗外的灯火在雾里变成柔软的点,聚在一起像一张被人匠心编制的网。她突然想起会场门口那一瞬间的“要顺路吗”,那句式子简洁、干净、没有多余词。她知道有人把语言练成刀,但也有人把语言磨成一条绳。绳,不是用来勒的,是用来牵的。 手机又震了一下。【十点十五,马上。】是乔然 。她回:【路上小心。】看着那行字在屏幕上直直地躺进对话框,她突然生出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——如果每个“路上小心”都能换来一次准时的拥抱,那冬天也会被削薄一点。 她笑了一下,笑自己正往感伤里滑。她把杯子放回台面,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任务:把茶几上那摞招股书挪到书架右侧第二格,像把一座常常晃眼的山移开一点。这动作并无意义,却让生活显得被照看着。 她打开冰箱,拿出先前备好的汤底。炉火“咔”的一声跃起。她把切好的洋葱放进去,听油把它们一片片炸得透明,香气慢慢翻上来。她把手机放在料理台上,屏幕上静静躺着刚刚的消息:【十点十五,马上。】她笑了一下,在心里计算锅里汤块化开的速度与那条消息的路程。 她习惯把时间掐得准确:汤沸腾的十分钟可以煮面,面条捞起后的一分钟半刚好撒青菜,最后再放一只半熟蛋。她喜欢这种被控制住的顺序;它们给人一种温柔的错觉——仿佛生活本身也能按部就班地被照顾好。 十点二十一分,门锁响了。金属碰撞的声音轻轻一哆嗦,像一只久等的鸟被按在掌心里。 “我回来了。”乔然的声音落在客厅里,带着一丝风的凉意。她把大衣挂好,径直走进厨房。高跟鞋在木地板上敲出短促的节拍,又在靠近厨房的地毯边缘悄然停住。 “刚好。”宋佳瑜把锅盖掀起一条缝,热气带着洋葱香腾起来,冷空气在那一瞬被推退。“洗手,马上可以吃。” 乔然走过去,从身后圈住她的腰,下巴搁在她肩上,鼻尖蹭过她颈侧。她嗓音被蒸汽熏暖了些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