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8 同行 (第1/5页)
Chapter 8 同行
散场之后,天更低了一寸。并没有雨,只是雾更重,像有人在空气里掺了半碗淀粉,所有的边缘都软下去。路灯提前亮起,昏黄一片,风在建筑的通风廊里刮出低沉的呜声。 会展中心门口的人群像潮水退去后的礁石,三三两两,裹着围巾、把手插进口袋里,在灰色的天下面互相道别。宋佳瑜站在台阶上,给司机又发了一条消息:【我到门口了。】对方隔了十几秒回过来:【街口,堵。】 她把手机塞回大衣内袋,拉紧围巾。冷风正好从脖颈与衣领之间的缝钻进去,像一条被磨得很细的锯齿。她吸了一下鼻翼,想起早上出门时乔然说的话:“穿厚一点。”她在镜子前笑着“嗯”了一声,如今回想,那笑意被冷气擦得发亮。 “要顺路吗?” 声音并不突然,却又像准确地切进了她的注意力。她偏过脸,看到陈知——或者说,名牌上的 Selene Chen——站在她侧前一点的位置。她撑着一把普通的黑伞,伞撑得很高,像给旁边的人留出空间;这使得她右肩完全落在冷风里,布料被潮气打湿后贴住了线条。 “我送你到街口,”她说,声音低而稳,“那边更好上车。” 宋佳瑜本想说“不用了”,礼貌而周到的拒绝开口很容易,可她看了一眼街口的红灯尾,一串弯弯曲曲的红像被雾抹开,不近不远。她把话头吞回去,改成一句简单的“谢谢”。 伞下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,脚步自然也收到了相同的节律。台阶上石面微微潮,踩上去有一点滑,她下意识地把重心放低,肩膀也隐约向里缩。陈知把伞往她这边倾了些,“你这边更靠外。”她只是提醒,不是命令。 “嗯。”宋佳瑜应了一声。她并没有把自己与人靠得太紧的习惯——哪怕是冬天,哪怕是伞下——她与人保持着细微的距离,那是多年在外形成的体面与自我边界:礼貌、清楚,不倚靠。她能感知到陈知的肩线在旁边,稳定而不碰撞,像一条不喧哗但存在感稳固的线。 风在这段通廊里更直。她说:“你们的报告很清楚。”话开了个头,像把气氛抬起。 “谢谢。”陈知的回答简单,像立即把话落回地面,“你在台下记了三次‘节奏’。” 宋佳瑜微微一愣,随即笑了笑:“你看得很仔细。” “职业习惯。”陈知的声音像被磨得很细的金属,“你们如果要扩 SKU,节奏最容易乱。” “我知道。”她点头,“我还在摸每条线的力度。” “你会很快。”她没有夸张成赞美,那句式子很普通,却像把一个已经形成的判断复述了一遍。 他们在台阶末端停了一下。街口的风更硬,雾像被拧了一下,向他们脸上贴过来。宋佳瑜把围巾往上推,挡住半张脸。“你也冷吧?”她轻声说,“把伞往你那边移一点。” “没关系。”陈知的否定干净利落,却没有拒绝感,“你靠外。” 她们往前迈步。路面没有水,但潮气与尘把石面的光变得发闷,脚跟踩上去发出微弱的“嗒嗒”。宋佳瑜余光瞥见陈知的右肩色泽更深,料子被冬天的湿气压着,硬挺的线条因此显得更锋利。她想,若是有暖手贴就好了。她忽然想到元城清晨那一片热——那时她把热从自己口袋里递出去,而现在,伞下是无声的冷。 “在美国读书那会儿,”陈知侧过头,看她一眼,“你常走路?” “怎么说?”宋佳瑜问。 “你走路的时候会下意识往里收,”她慢慢把伞往外移了一点,这次是真的移了,“是习惯了在更宽的路上给别人留宽的边。” 宋佳瑜笑了:“你观察很细。” “习惯。”陈知再一次用这个词,把所有锋利都包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