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奶还能是热的?  (第1/3页)
    红叶那边隔了几秒才回,语气透着又惊又笑的调子——    【红叶】:热……优格?酸奶还能是热的吗?    尔祯笑着低头,手指在屏幕上敲得轻轻的:    【尔祯】:我妈自创的。酸奶加蜂蜜和一点桂花糖,温到四十度左右,不烫嗓子。天冷喝一口,整个人都暖。    【红叶】: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。    【红叶】:我真没喝过。    他盯着那句“没喝过”,心口一阵柔软。    【尔祯】:那等你讲完,我在图书馆外面等你。你讲完一出来,手一伸,我就把热优格递给你。    红叶那边的语音一下弹出来,带着一点急意,像是怕他真跑去图书馆:    【红叶】:你周一别去图书馆!你在学校好好上课!我讲完又不是立刻就能出来,还有一堆收尾的事。你跑去瞎等干嘛?    她的语气不重,却不容反驳。那种“她在认真地为他考虑”的口吻,总能轻易压住他的小情绪。    尔祯盯着屏幕,嘴角一扯,指尖犹豫了一会儿,才慢吞吞地打出:    【尔祯】:那……我就在学校等。    几秒后,他又补了一句——    【尔祯】:可你一定得告诉我你讲完的时间。别让我等太久。    红叶看完忍不住笑,打字回:    【红叶】:好嘛。到时候我一讲完就给你发消息。    【红叶】:我答应你第一时间回来喝热优格,好不好?    那一刻,他靠在墙上,屏幕的光映着脸,心头那点小小的不甘与酸气忽然都化成了甜。    他盯着她的头像发呆,想象她明天排练时的样子——站在讲台上,背笔记、改稿子、语气一重一轻地练着。    心里涌上一种很奇怪的情绪:    不是想拥有她,而是想看着她发光。    他又在输入框里打下了一行字:    【尔祯】:你要是紧张,就想想热优格。    【尔祯】:我妈说,酸酸甜甜的东西最能让人镇定。    红叶那头静默片刻,回过来一个小花花的表情。    然后又是一行字:    【红叶】:好呀,那我演讲的时候就多想你一点。    他盯着这条消息,愣了很久,最后只回了一个字:    【尔祯】:嗯。    屏幕熄灭,心却一整晚都亮着。    红叶摁灭手机,望向母亲书房的门。沈清亭的书房门半掩着,台灯把一圈温黄的光洒在木色书桌上。红叶捏了捏掌心,深吸一口气,轻叩两下。    “进。”沈清亭没抬头,笔尖还在纸上走。等红叶探头,她这才停下书写:“怎么啦?”    “妈,明天要最终排练了……你能帮我把演讲过一遍吗?”红叶把打印好的稿子举了举,“从二战时中日工业差距讲起,再到新中国推进数理化教育的意义——王老师给了框架,我想说得更有力量一点。”    沈清亭朝对面的单人沙发一指:“坐。先把你认为最重要的三句话背给我听。”    红叶咽口口水,坐直,开口:“第一,抗战时期中国在钢铁、机床、化工等工业基础上与日本差距巨大,这是我们吃过的真正的苦。第二,新中国之后普及理工教育、扩大理工科培养,才有了后来的基础工业与国防科技。第三,今天我们谈‘科教兴国’,不是口号,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底线。”    沈清亭点头:“方向对。现在我给你捋结构——”    她拿起铅笔在稿纸上画了三段弧线。    “一,开场:对比再叠加画面感。    不要一上来报数据,先给观众一个能看见的场景。”    她口述示范:“‘如果把1930年代的一台车床摆在我们面前,再摆一台来自他国的现代机床,你会发现我们当年缺的,不只是机器,是培养机器与修机器的人。’——一句话把差距落地。”    “二,中段:从‘差距’过渡到‘选择’。    讲新中国的三个动作:普及基础教育、理工科扩招、科研体系建设。每个动作配一个小故事。”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