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-寒冷與冷漠的差距? (第5/7页)
導,有時加上挪威語的補充課。 漸漸地,10月份入秋後的天氣,氣溫開始降低、陽光開始減少,但她總是醒得比鬧鐘早。 但內心卻越來越像鬧鐘快沒電的指針一樣,雖然轉著,卻沒有節奏。 她跟竺依還是會訊息來訊息去,偶爾視訊一下。但不知怎麼回事,從這個月開始,訊息回覆開始變慢。 從一開始幾乎即時的對話,變成了半天一則。再後來,是奕可主動發幾條,才等到一句冷冷的回應。 【今天主修老師說我的即興句子一直不夠到位。】 【他們那邊比較嚴吧?】 【我試著改風格了,但他說我還是太「安全」。】 【可能他想看到更多突破?】 【但我覺得我已經盡力了。】 【嗯,加油。】 她盯著那兩個字看了好幾秒,才關掉螢幕。 隔天早上,她起床時發現竺依昨晚有傳訊息給她,但時間是凌晨三點多。 【今天彩排超級久,連晚餐都是在排練室吃的。現在才剛洗完澡。】 【妳那邊呢?還習慣嗎?】 她看到訊息的那一刻本來有點開心,但點開對方限動時,那種快樂瞬間被壓了下來。 限動是她跟幾個樂團團員在深夜超市拍的自拍照,大家臉上都沾了小丑彩繪,竺依笑得很開, 一個男生把胳膊搭在她肩上。標題寫著: “party after rehearsal!!” 她不是小心眼的人,但當關心只剩下一個延遲的問句,而快樂卻總在她看不見的地方發生, 那種被排除在外的感覺就會一點一滴堆積。 但她還是回了訊息: 【我還OK啦,就是每天都很累。】 【你那邊真的不休息喔?】 過了快一整天才收到回應: 【今天樂團開會,明天可能會拍點什麼影片,還沒決定。】 【拍影片?演出用的嗎?】 【不是,是學校申請資料用的,幫別人剪東西。】 【你?】 【嗯,我幫同學剪啦,他是我們弦樂組的,影片內容是室內樂的其中一段。】 她沒多說,但那句「他」在她腦裡揮之不去。 當天晚上她沒傳任何訊息,卻一直看著手機,想著要不要說點什麼。 她想問:「你是不是不太想聊了?」 又想問:「妳還記得我說過聖誕節會去找妳嗎?」 她什麼都沒問,只是滑進對方的 IG,從她按讚的人之中找到了那晚把手搭在她肩膀上的男生, 並點進去看他的個人頁面,誰知道好死不好,那男生剛好上傳了一則限動。 那是一段排練結束後的小片段,那男生坐在地板上笑著喝水,鏡頭一晃, 對方說了一句:「他剛拉的那一段真的好美喔,我從來沒聽過那麼自在又放鬆的音色。」 那聲音是竺依的。而那段話曾經只對她這樣溫柔。 為什麼?為什麼竺依要拍那男生?還要在鏡頭前說出她曾對我說出的話? 她有時會想,是不是自己話太多了?還是自己太黏?太煩?她努力告訴自己對方可能真的太忙, 但那種「想主動聯絡卻又怕打擾」的懸浮感,讓她越來越不自在。 某個週末,她難得早起,照例傳了一張她在琴房練薩克斯風的照片過去。 十個小時後,竺依才回了一個貼圖。 那是一張呆萌的狗打哈欠。 她盯著那貼圖看了很久,沒回,也沒再傳訊息。 那天晚上她沒去排練,也沒回阿晉的訊息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