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迷1942(二战德国)_好人坏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好人坏人 (第2/2页)

,俯视人的时候天然带着压迫感。

    男孩吓得浑身一抖,正不住鞠躬要跑开,却被男人用法语叫住了。

    军官把小男孩桶里的花都买了下来。克莱恩知道这些她最喜欢,无论是在华沙还是在巴黎,她每天早晨都会在餐桌上摆上新鲜的花。

    俞琬垂眸看着这捧玫瑰,唇边漾起一双笑渦来,而克莱恩则凝神看着她。

    “jiejie好美,比花还要美。”小男孩红着脸抛下这句话,小麻雀般蹦跳着跑开了。

    或许是女孩今天不懈的努力终于凑效,又或许被这座花园的气氛所感染,男人终是学会了那么一点约会该有的罗曼蒂克。

    他们从杜乐丽花园的历史聊到巴黎公社,又从法国大革命聊到了巴尔扎克的《人间喜剧》。

    这是克莱恩少时最喜欢的法国著作,书中那些贵族在大革命里竭力保持尊严却难逃衰败的困境,同样是所有普鲁士世家经历的。要么去适应时代,要么被时代抛弃。

    “而那些新兴银行家...”克莱恩的眼睛变得锋利起来,不出意料的,他又聊到了那群“精明却毫无国家意识”的犹太人。

    这倒让俞琬想起了父亲,他在餐桌上提起上海那些穿洋装喝洋酒给洋人办事的买办时,也像这样的——既鄙夷,又不得不承认时代的车轮正在转向。

    “我们不能学他们唯利是图,却要认可他们的与时俱进。”父亲当时说。

    在欧洲大陆,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感总与反犹思潮纠缠在一起,在咖啡馆的闲谈中,在报纸的社论里,那些跨国经营的金融家总被描绘成吸血鬼——而这样的形象恰好与很多人对犹太商人的印象重合了。

    女孩摩挲着玫瑰茎上的尖刺。同样是犹太人,玛维丝太太救了她的命,而上海那位靠鸦片贸易发家的沙逊爵士,却以让无数中国家庭支离破碎的代价让自己富可敌国。

    就和纯中国血统的川岛芳子做了汉jianian,而有个日本母亲的郑苹如却为抗日牺牲了名节与生命一样。那位前辈的故事至今仍对外保密,还是军统训练班的老师偷偷和她说的。

    每个族群中都有好人,也有坏人。

    她知道现在讲这些不合时宜,可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:“   Il   y   avait   dans   le   ciel   quelque   chose   de   plus   que   la   force   des   gendarme.   (或许世上还存在着比铁律更高的东西)”

    他们都知道,这是《悲惨世界》里沙威警长发现一生追捕的苦役犯不但救了他的命,还给了他自由后,绝对主义信仰崩溃时说的话。

    克莱恩的脚步顿住了,他转过头来,气氛就这么凝了好几秒,就在女孩攥紧小手,以为男人又要开始教育自己“同情心泛滥”的时候,他却眯起眼睛,“说说,你法语为什么那么好?”

    话题就这样被“安全”地引回了女孩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事实上,就连俞琬自己都没意识到,在这样的敏感语境里,她刚刚那句话如果是对个不认识的党卫军军官讲出来的话,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。

    在克莱恩的一再追问下,女孩的记忆回到了上海吉斯菲尔路那座法国人办的教会女校…

    *沙逊、川岛芳子和郑苹如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,郑苹如女士的事迹非常感人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